欢迎进入贵州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个人中心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生态环保

贵州银行创新“土地复垦绿色贷款”守护黔山贵水这片热土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索引号: GZ000001/2019-03169
  • 信息分类: 生态环保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贵州银行创新“土地复垦绿色贷款”守护黔山贵水这片热土

2018年以来,贵州银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重要指示精神,依据国家土地政策法规,创新推出“土地复垦绿色贷款”金融产品,全力支持我省“三大战略行动”,为我省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截至今年4月末,累计审批60.99亿元,实现投放35亿元,促进了国家耕地保护制度的落实和土地的集约化有效利用,用实际行动守护黔山贵水这片热土。

一、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作为一是打通堵点贵州地貌92.50%是山地、丘陵类型,耕地面积较少,仅为454.10万公顷(6811.49万亩),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5.79%。近年来,随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城镇化发展亟需大量的建设用地,“耕地量少、建设用地量增加”的结构性问题十分突出。在土地治理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背景下,专项资金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根据国家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和现有信贷政策,打通信贷支持地方政府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堵点,成为贵州银行首要的政治任务。二是迎来拐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贵州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是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贵州要推动生产空间开发从外延扩张转向优化结构,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提高国土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4.2%以内,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74.4万公顷以内。围绕这一实施方案,贵州银行率先抓住先行先试的机遇,将支持我省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金融服务上求新求变求突破。三是破解难点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要求,主动到省自然资源厅就土地相关政策及实际运作情况进行调研咨询,破解担保质押难的问题。并组织人员到四川巴中实地考察涉及土地业务板块的实践经验和好的做法,结合贵州银行实际,出台“信贷支持我省土地复垦”指导意见。

二、找准工作定位,精准谋划一是定方案。以《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增减挂钩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等政策为引导,结合实际制定了《贵州银行支持土地复垦绿色贷款实施方案》。二是定产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依托贵州银行现有产品,反复研讨、深度融合,综合研究创新推出土地复垦绿色贷款。即授信申请人与当地政府签订土地整理协议后,由贵州银行根据协议金额对授信申请人提供的贷款,用于协议项下土地整理中涉及的复垦、拆迁、补偿等支出,并以协议中约定支付的土地整理成本和收益作为还款来源。是定制度。制定了《贵州银行支持土地复垦绿色贷款管理办法》,明确业务申报条件、尽职调查内容、审查审批要点及贷后及风险防控措施等,稳步推进业务开展。同时,围绕“报、借、用、管、还”各个环节建立了工作机制。并在实践中推出“瓮安模式”,以点带面,示范带动。

三、落实责任到位,高效推进一是组织保障到位。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授信评审部、绿色金融部等部门任成员的创新“土地复垦绿色贷款”项目领导小组,各分行也相应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总行及各分支行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分层联动运行机制。及时调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建立通报制度,解决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二是人员培训到位。组织全行性培训3次约625人次;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深入讲解了授信调查报告评价分析要点,分析了典型项目案例,重点就业务政策边界、调查审查要点及实际操作事项进行明确,切实提高各行业务申报针对性、准确性、合规性。三是资源配置到位。在贷款规模上,优先满足土地复垦绿色贷款,在评审流程上,优先审批土地复垦绿色贷款,开设“绿色通道”。在人员配置上,集中了全行业务骨干。在资金监控上,应收账款到账后,经办行及时进行扣划归还贵州银行贷款本息,杜绝挪作他用。

四、赢得社会地位,反响良好。一是扶贫效果好。截至4月末,累计审批土地复垦绿色贷款60.99亿元,实现投放35亿元,覆盖全省37个县,县域覆盖率达50%,整理土地35.01万亩;支付拆迁补偿费约24.76亿元,26297户10.41万群众受益,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二是生态修复好。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既储备了新增耕地指标,又保证了建设用地的需要,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助力脱贫攻坚。贵州耕地匮乏、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开发,新增耕地面积19.59万亩、同时提高耕地质量、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提高植被覆盖率,生态修复功能效果显著。是地方效益好。通过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产生的指标交易,为实施地政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目前,我省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的市场指导价为20万元/亩,水田指标交易价格约为12万元/亩,旱地指标交易价格约为2-3万元/亩,土地整理形成的新增指标全部顺利流转,预计可实现土地流转收入近200亿元,除去项目成本,预计可获得净利120亿余元,效益显著。若节余指标能实现跨省流转,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充分吸收当地剩余劳动力参与开发,促进当地农户收入的增加,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四是作用发挥好。贵州银行推出的“土地复垦绿色贷款”是金融机构落实国土开发保护制度、发展绿色金融的创新性尝试,是贯彻省委省政府“三大战略”,破解贵州“耕地量少、建设用地量增加”结构性矛盾的使命和责任担当,是践行“生态美、百姓富”发展理念的典型案例,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的有力回答。(贵州银行 肖凡 唐俊祥)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贵州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省政府大院7号楼
管理单位名称:贵州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省政府服务热线:0851-12345
邮箱:gzw_bgs@sina.com传真电话:0851-86829813
办公室服务电话:0851-86810770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64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1637号
邮编:550004备案号:黔ICP备16009966号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 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